原创 瑜音社
上知“戏”文 下知“台”理
瑜音百科 秒懂京剧
瑜老板小讲堂
开课啦
| 秒懂京剧 |
堪比圆舞曲
悲喜皆相宜
《秒懂京剧》第8期
西皮
秒懂京剧
●
补白
西皮,是京剧的两大腔调之一。
它的来源一般认为是清初陕西、甘肃一带流行的秦腔(即梆子腔)传入湖北襄阳地区,同当地语言和民间音乐结合衍变成为襄阳腔,又传至汉水流域,在武汉一带发展变化而形成“西皮”的名称。
据称因湖北人习惯将唱称为“皮”,故而将西北传来的曲调称为“西皮”。湖北在清代属湖广区域,故西皮也曾被称为湖广腔,又因西皮来自西北,有些剧种如湘剧、桂剧等,也将其称为“北路”,同时将产生自长江中下游一带的二黄称为“南路”。
西皮腔刚劲有力、明朗畅悦,节奏比较活跃,常在“眼”上起唱,在“板”上落腔,常见的板式有原板、慢板、快三眼、散板、摇板、滚板、二六、流水、快板、反西皮等。
西皮在胡琴上的定弦是63弦,在同一个调高上相比,较二黄弦高一个音,显得西皮弦的紧张度比二黄弦高,所产生的色彩有所不同,演奏时西皮弦活泼明亮,二黄弦则更柔和舒缓,若说二黄长于悲剧,西皮腔则适合表现欢快、坚毅的情绪。
文案 | 小咸鱼
原标题:《秒懂京剧 | 小白入门必学曲目“西皮”》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