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制药各产品管线布局进展如何?

2025-08-30 22:27:28

公司围绕核心产品特比澳、益比奥、益赛普和蔓迪,针对血液/肿瘤、肾科、自免和毛发皮 肤四大领域进行管线布局。

1.Winlevi,新机制痤疮外用药物

Winlevi®(Clascoterone,克拉考特酮乳膏)是 Cosmo Pharmaceuticals NV (“Cosmo”) 开发的全球首款上市的针对 12 岁 及以上的寻常痤疮患者的外用雄激素受体抑制剂,于 2021 年 11 月获得 FDA 批准上市,成为 40 年来 FDA 批准的首个新机制痤疮药物。2022 年 7 月,公司与 Cosmo 签订合作协议,获得 Winlevi®在大中华区开发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 寻常痤疮患者基数庞大。《美国皮肤病学会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全球痤疮的患 病率高达 10.5%。拉丁美洲和东亚地区(包括中国、韩国、日本)的患病率最高,分别为 23.9%和 20.2%。据中华医学会发布的《寻常痤疮基层诊疗指南(2023 年)》,寻常痤疮 好发于青春期男女,青少年发病率高达 93%,已成为全球第八大慢性疾病。据统计,31.8% 寻常痤疮可继发敏感性皮肤,3%~7%可遗留瘢痕,严重影响患者容貌和身心健康。据弗若 斯特沙利文统计,2021 年中国寻常痤疮的患病人数达到 1.21 亿,预计在 2030 年将上升至 1.23 亿,患者人数的持续增长和针对寻常痤疮的创新药物的获批将有望推动中国寻常痤疮 治疗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至 2030 年,中国寻常痤疮治疗市场规模将 达到 115 亿元,其中外用药物市场规模将达到 77 亿元,占比 67.0%。 目前,常见的治疗痤疮的一线外用药物包括 1)维 A酸类药物,如第一代的全反式维 A酸和 异维 A 酸,第三代的阿达帕林(可做首选)、他扎罗汀及第四代的曲法罗汀;2)抗氧化剂 过氧化苯甲酰;3)抗菌药物,林可霉素、红霉素及其衍生物克林霉素和夫西地酸。但维 A 酸类药物和过氧化苯甲酰均易引起皮肤刺激,抗菌药物易诱导痤疮丙酸杆菌耐药,因此当 前主流的外用药物尚未能满足市场需求。

据《寻常痤疮基层诊疗指南(2023 年)》,寻常痤疮发病主要与雄激素诱导皮脂腺肥大过 度分泌皮脂、毛囊导管口异常角化、痤疮丙酸杆菌等微生物增殖及免疫炎症反应有关。因 此抗雄激素药物可通过抑制皮脂腺过度活跃,从而减少皮脂分泌。抗雄激素如避孕药(炔 雌醇环丙孕酮)、螺内酯和丹参酮作为内服药物已被用于有抗雄激素指征的痤疮患者治疗。 大多数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患者服用抗雄激素后,痤疮病灶数量明显减少。 Winlevi®是全球首个外用的局部抗雄激素小分子药物,于 2020 年获得美国 FDA 上市批准, 是近 40 年第一个全新作用机制的痤疮药物。该药物的活性成分 clascoterone(克拉考特酮) 可与二氢睾酮(雄激素)竞争性结合皮脂腺和毛囊中的雄激素受体。海外临床试验显示其 能有效减少总的痤疮病灶数,且每日使用两次的耐受性良好。 Winlevi® 1%乳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经过两项设计完全相同三期临床验证,共招募了 1440 名 12 岁及以上的面部痤疮患者。在基线时,受试者的平均炎症性病变数为 42.4,非炎症性 病变的平均数目为 61.4。此外,大约 83%的受试者的 IGA 得分为 3(“中度”)。在这两 项三期临床中,患者治疗 12 周治疗后,Winlevi 组的 IGA 治疗成功率分别达到 18.8%和 20.9%,疗效显著优于安慰剂组。IGA治疗成功的定义为 IGA相较于基线至少下降 2分,并 且 IGA 评分为 0 分或 1 分。

截至 2024 年 6 月底,Winlevi®继续蝉联美国市场处方量最大的痤疮药物,处方量累计超过 109 万张。2022 年,Winlevi®在美国和加拿大的销售收入达到 25.1 百万美元,相较上市首 年 2021 年的 2.8 百万美元大幅增长。 WS204 克拉考特酮乳膏剂治疗寻常痤疮的中国 III 期桥接临床试验已经于 2024 年 5 月开始 (NCT06403501),目标入组 692 人,对照安慰剂。该临床的主要终点为 1)第 12 周时, IGA 的治疗成功率,2)第 12 周时,非炎性皮损计数较基线的变化值, 3)第 12 周时,炎 性皮损计数较基线的变化值。我们预计克拉考特酮乳膏剂有望在 2025 年提交 NDA 申请, 并有望于 2026 年获批上市。 我们乐观/ 中性/ 悲观预计克拉考特酮乳膏剂的峰值销售额将于 2032 年达到 37.1/ 21.6/ 9.9 亿元。该预测基于如下假设:1) 中国寻常痤疮患者数持续增长,2032 年达到 123.5 百万人; 2)克拉考特酮乳膏剂渗透率在 2032 年达到 4-6%;3)克拉考特酮乳膏剂的定价为 200- 500 元/支。

此外,三生制药子公司三生蔓迪在 2024 年 5 月与翰宇药业就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达成合作协 议,获得该产品的独家市场营销权,并负责其在区域内的商业化。公司将委托翰宇药业负 责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减重适应症)的独家生产和供应。三生蔓迪将支付最高人民币2.7亿 元里程碑付款,其中包含人民币 4,500 万元的临床前技术成果对价款,并将向翰宇药业支 付独家采购价以及约两位数以毛利为基础计算的销售提成。目前,翰宇药业的司美格鲁肽 注射液针对减重适应症已获批临床,据武汉市黄陂区融媒体中心的新闻报道,翰宇药业武汉生产基地将在 2024 年内交付新车间,年产能可达到 1 吨级以上,为未来司美格鲁肽的生 产供应提供保障。

2.多个重磅自免品种在研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22 年全球自身免疫疾病药物市场达到 1,323 亿美元,而中国 自身免疫疾病药物市场仅为 29 亿美元。随着中国自身免疫疾病创新疗法的陆续获批和患者 对自免疾病的认知程度及支付能力的提升,中国自身免疫疾病药物市场有望快速增长,弗 若斯特沙利文预计在 2030 年将达到 199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27.2%。三生制药有多个 重磅自免品种在研,对靶向白介素抗体药物进行重点布局,主要研发管线包括抗 IL-17A 单 抗、抗 IL-1β 单抗、抗 IL-4R 单抗、抗 IL-5 单抗和抗 IL-33 单抗。

抗 IL-17A 单抗(608)

IL-17 是由 Th17 细胞产生的关键促炎细胞因子,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高表达,包 括银屑病、类风湿关节炎和多发性硬化症等。IL-17 可以与多种细胞表面的 IL-17 受体(IL17R)结合并诱导细胞分泌大量的炎症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从而将中心粒细胞招募至炎 症部位并参与中性粒细胞介导的验证法反应。IL-17A是 IL-17家族的主要成员,在患有斑块 状银屑病、中轴型脊柱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体内大量表达,通过与 IL-17受体结 合,诱导 IL-6、趋化因子 CXCL1 等下游细胞因子或趋化因子的释放,继而诱发炎症产生或 放大炎性症状。608 是三生制药自主研发的重组 IL-17A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通过特异性阻 断 IL-17A 与其受体的结合,有效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诺华的司库奇尤单抗是全球首个上市的 IL-17A 单抗,在中国已获批用于治疗中度至重度斑 块状银屑病(PsO)、强直性脊柱炎(AS)和活动性银屑病关节炎(PsA),在美国获批 用于治疗中度至重度斑块状银屑病(PsO)、强直性脊柱炎(AS)、活动性银屑病关节炎 (PsA)和放射学阴性中轴性脊柱炎。2023 年,司库奇尤单抗的全球销售额达到 49.8 亿美 元,同比增长 4.0%。此外,礼来的 IL-17A 单抗依奇珠单抗在 2023 年的全球销售额也达到 了 27.6 亿美元,同比增长 11.2%。

目前,中国共有 6 款针对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靶向白介素抗体药物获批,包括 3 款 IL-17 靶点的药物,但尚未有国产 IL-17抗体药物获批。三生制药的 608针对斑块状银屑病患者的 III 期临床试验已到达主要终点,公司计划 2024 年递交该适应症的 NDA 申请,研发进度位 列国产第三(不包含生物类似物)。我们预计 608 有望在 2025 年获批上市。此外,608 治 疗强直性脊柱炎和放射学阴性中轴性脊柱炎的 II 期临床试验 IND 申请也已获得国家药监局 批准。原研药司库奇尤单抗的专利将于 2025 年 8 月到期,目前有 3 款生物类似物在三期临 床阶段。虽然中国银屑病生物制剂市场潜力较大,但是竞争也非常激烈。我们认为,三生 制药凭借益赛普在自免领域建立了较为深厚的渠道优势,或将助力 608 进行渠道拓展。

613(抗 IL1β 单抗)

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在关节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 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代谢性风湿病。根据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制定 的《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中国高尿酸血症的总体患病率 为 13.3%,痛风患病率为 1.1%。以 14亿人口计算,中国痛风患者人数超过 1,500万人。急 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的最常见首发症状,也是痛风的最基本类型。 目前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中,秋水仙碱和非甾体抗炎药是一线用药。对于痛风频繁 发作且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耐受性差或存在禁忌症的患者, 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美国风湿病协会(ACR)痛风管理指南和中国高尿酸血症 与痛风诊疗指南均建议应考虑使用 IL-1 或 TNF-α 抑制剂。2013 年,诺华的 IL-1β 抑制剂卡 那奴单抗获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批准用于治疗痛风性关节炎。2023 年,卡那奴单抗获 美国 FDA批准用于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根据诺华的年报,2023年,卡那奴单抗实现销售收 入 13.6 亿美元,同比增长 20%。

中国目前尚无 IL-1β 单抗获批上市,该治疗领域还存在巨大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三生制药 的在研药物 613 是潜在用于治疗急性/间歇性痛风性关节炎的 IL-1β 单抗。2023 年,613 治 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 II 期临床试验已达到主要终点,研发进度位列国内第二,仅次于金 赛药业的金纳单抗。我们预计 613治疗痛风性关节炎适应症有望在 2024年完成 III期临床实 验的全部受试者入组并在 2025 年提交 NDA。此外,613 治疗痛风性关节炎间歇期的 II 期临 床试验申请也已获批。 中国痛风市场潜力巨大,IL-1β 靶点竞争温和,三生制药具备先发优势。我们认为,613 具 备成为重磅品种的潜力。

611 (抗 IL-4R 单抗 )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据弗若斯特沙 利文统计,2021 年中国特异性皮炎患病人数达到 62.4 百万人,预计 2030 年将增长至 81.7 百万人。患者人数的增长以及创新药物的获批将带动中国特应性皮炎治疗市场快速增长, 预计市场规模将由 2021 年的 49 亿元增长至 2030 年 299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22%。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制定的《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20 版)》推荐 的系统治疗药物包括口服抗组胺药物、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和甲氨蝶呤、糖皮质激素、生 物制剂如 IL-4R 单抗和 JAK 抑制剂。IL-4R 单抗可配合外用药物及保湿剂用于长期维持治 疗。 2017 年,赛诺菲的 IL-4R 单抗度普利尤单抗获批在美国和欧洲上市,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 成为全球首个并且是唯一获批的 IL-4R 单抗。2020 年,度普利尤单抗在中国获批上市,用 于治疗特应性皮炎,并在 2023 年将适应症拓展至结节性痒疹和哮喘。自上市以来,度普利 尤单抗的全球销售收入强劲增长。2023 年,度普利尤单抗的全球销售收入攀升至 107.2 亿 欧元,2018-2023 年的复合增长率高达 69%。

跨试验比较 IL-4R 与 JAK 抑制剂的治疗效果,低剂量的 JAK 抑制剂与 IL-4R 单抗的治疗效 果相当,治疗第16天的EASI 75、IGA 0/1和NRS≥4受试者百分比相近。JAK抑制剂阿布 昔替尼和度普利尤单抗的头对头临床III期数据也显示,第16周时,低剂量阿布昔替尼组的 EASI 75、IGA 0/1 受试者比例与度普利尤单抗组没有显著差异。高剂量的 JAK 抑制剂的治 疗效果优于 IL-4R 单抗。 JAK 抑制剂乌帕替尼和度普利尤单抗的头对头临床 III 期数据显示, 治疗第 16 周时,高剂量的乌帕替尼的 IGA0/1 受试者比例显著高于度普利尤单抗。 然而,JAK 抑制剂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问题,因此制约了该类品种在自免领域的临床应用。 乌帕替尼和度普利尤单抗、阿布昔替尼和度普利尤单抗的头对头临床试验数据均显示,度 普利尤单抗的 AE、严重 AE 和 SAE 发生率低于乌帕替尼和阿布昔替尼,且乌帕替尼和阿布 昔替尼的说明书中附有黑框安全警告。因此,考虑到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通常需要长期 用药,IL-4R 单抗的安全性优势明显。

三生制药的在研药物 611 是潜在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AD)的 IL-4R 单抗。目前,公司已 完成 611 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中国 II 期临床试验,并在 2024 年 1 月完成该适应症 III 期临床 的首例临床入组。我们预期 611 在 2024 年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我们预计 611 针对特应性 皮炎适应症有望在 2026 年提交上市申请,并于 2027 年获批上市。此外,611 治疗儿童和 青少年特应性皮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 )和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的三项II期临床的IND申请已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目前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 II 期临床试验已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中重度 COPD 的 II 期临床试验已完成首例患者入组。 611 治疗特应性皮炎的 II 期临床结果显示,第 16 周时,611 组(600mg LD+300mg Q2W) 的 EASI 75、IGA 0/1(定义为 IGA 评分达到 0 或 1 分且较基线降低≥2 分)和瘙痒 NRS 周 平均值较基线降低≥4 分(NRS≥4)的受试者比例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跨研究比较显示, 611 的 EASI 75 及 NRS≥4 的受试者比例优于度普利尤单抗,IGA 0/1 的受试者百分比稍逊 色于度普利尤单抗。 根据医药魔方数据,在滚动年销售 MAT 1Q24,度普利尤单抗在中国样本医院的销售额为 15.0 亿元,同比增长 57%。我们认为,中国 IL-4R 抗体的市场潜力较大。然而,该领域的 竞争也较为激烈,目前已经 7 家针对特应性皮炎适应症的国产 IL-4R 抗体进入到三期临床。 康诺亚的 IL-4R 单抗司普奇拜单抗 (CM310)已经于 2023 年 12 月申报 NDA 并纳入优先 审评目录。三生制药的 611有望成为前 4家获批上市的国产 IL-4R抗体,具备一定的先发优 势。

3.血液/肿瘤领域

在血液/肿瘤领域,三生制药启动了特比澳针对拟择期行侵入性手术的慢性肝病相关血小板 减少症(CLDT)的 III 期临床研究,并在 2023 年 5 月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2024 年 7 月, 公司宣布该项临床研究已经达到主要终点,预计将在近期递交 NDA。该项三期临床研究结 果显示,在拟择期行侵入性手术的慢性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试验组(rhTPO) 维持围手术期血小板计数≥50×109 /L的受试者比例为85.00%,安慰剂对照组为12.50%,两 组之间的应答率差值为 67.90%(P <0.0001)。 艾曲泊帕干混悬剂已经于 2023 年 11 月提交 NDA 申请并纳入优先审评,用于成人和 12 岁 及以上儿童慢性 ITP 的治疗以及严重再生性贫血(SAA)的治疗,预计将于 2025 年获批。 赛普汀(伊尼妥单抗,HER2)用于 HER2 阳性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 II 期临床试验在 2023 年 10 月完成受试者入组。

707 是公司 CLF2 双抗平台开发的靶向 PD-1/VEGF 的双特异性抗体,目前已经登记了单药 治疗一线 PD-L1 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联合化疗治疗一线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和一线治 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三项 II 期临床试验,研发进度位列国产前五。近年来,PD-(L)1/VEGF 靶点备受关注,多家公司的 PD-(L)1/VEGF 双抗完成海外授权。2022 年,康方生物将 PD1/VEGF 双抗 AK112 在美国、加拿大、欧洲及日本的开发及商业化权益授权给 Summit Therapeutics(NASDAQ:SMM),总交易金额最高可达 50 亿美元。2023 年,普米斯将 PD-L1/VEGF 双抗的全球(大中华区除外)权益授予 BioNTech,包括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 在内的总交易金额超 10.55 亿美元。2024 年 6 月,康方生物和 Summit Therapeutics 将 AK112 的许可地区扩大至中美洲、南美洲、中东地区及非洲,康方生物可获得 7,000 万美 元的首付款和里程碑款。8 月,宜明昂科将 PD-L1/VEGF 双抗 IMM2510 和新一代 CTLA-4 抗体 IMM27M 的大中华区以外的权益授予 Instil Bio, Inc(NASDAQ: TIL),总交易金额超 20 亿美元。

4.肾科领域

在肾科领域,公司的盐酸纳呋拉啡口崩片(Remitch)的 NDA 已于 2023 年 9 月获得国家药 监局批准,用于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瘙痒症(仅限现有治疗疗效不理想的情况)。该品种 用于改善慢性肝病患者的瘙痒症(仅限现有治疗疗效不理想的情况)的 III 期临床试验在进 行中,预计将在 2024 年申报 NDA。 公司的长效 EPO SSS06治疗慢性肾病贫血已于 2024年 7月递交上市申请,预计将于 2025 年获批。